我們的膝關節的伸直彎曲每天大概有一萬次,在關節鏡的檢查中約有60%的病人有軟骨缺損,而這些缺損的發生多因外傷、退化性關節炎、骨壞死或解離性骨關節所造成。台安醫院最近收治一名69歲張姓婦人跌倒膝蓋受傷,治療後反覆發炎、積水,更惡化到軟骨「不見了」,日常生活大受影響。經醫師建議接受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後恢復行動自如,又能上山踏青,讓她直呼像做夢。
台安醫院骨科教授劉華昌近日分享該院修補軟骨缺損的案例成果,患者張女士也現身說明個人經驗,她因為跌倒導致左膝關節受傷,造成她不但無法外出踏青,連走路、上下樓梯都感到痛不欲生。今年在醫師建議下接受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治療,一開始聽到要抽骨髓有點怕,但術後當天就能下床、3天就拆石膏,至今持續追蹤,活動情況良好。
劉華昌教授指出,從1743年的醫學文獻得知,嚴重的軟骨缺損是無法自行修復的,並且會進一步惡化變成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。就如同馬路上面缺了一塊柏油,地基都露出來了,若不去修補,車子在缺口上滑動缺損就會越來越大。同樣的道理,嚴重的軟骨缺損若不處理,缺損會越來越嚴重,導致關節疼痛腫脹、行動不便也越來越嚴重。
目前治療軟骨缺損的方法,輕度及中度的缺損可以打玻尿酸、高濃度血小板血漿(PRP)。但是重度的軟骨缺損,如上所述,一定要用軟骨細胞來修補,否則無法治癒;目前治療的方法有:1.挖取自體軟骨來修補,2.挖取自己的軟骨及硬骨來做馬賽克鑲嵌術。這些使用自體軟骨的修補術,就如同挖東牆補西牆,對自己的關節有嚴重的傷害,何況挖出的軟骨細胞數目很有限。
以美國MACI技術,每平方公分的缺損需要1.6×106的細胞數來修補,這個數目大約是正常軟骨數目的16倍。所以要挖取自己16平方公分的軟骨才能修補1平方公分的缺損,臨床上是不可行的。所以美國的先進技術,是將挖取的軟骨拿到實驗室進行繁殖,大約放大10倍後再回補原來缺損。
劉華昌表示,台安醫院在2021年經衛生福利部特管辦法核准實施,以「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」治療膝關節軟骨缺損,方法是先取出病人的骨髓幹細胞,由這些幹細胞培養出100層以上的軟骨前驅細胞後來修補軟骨缺損;手術為單次療程、傷口小,時間約30分鐘,術後以石膏固定2到3天,即可恢復日常活動。此一研究成果也已在期刊上發表,且經13年案例追蹤,軟骨修補物厚度與原軟骨的厚度相當。
但是因為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價格不便宜,劉華昌表示,根據膝關節軟骨缺損依嚴重程度分為1到4級,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建議第4級的重度情形使用,另根據特管法核准內容,目前僅適用於缺損面積4平方公分以下,如缺損面積過大者,則需考慮置換人工膝關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