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方中心/綜合報導
國科會6月25日公告「114年度大專學生研究計畫」通過名單,國立東華大學共計通過79件,近5年來通過件數穩定成長,今年度更是遍佈八大學院。其中,作為東華實踐跨域教學基地的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(以下簡稱縱谷跨域書院)亦於本次「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」取得好成績,計有4位同學通過申請,分別是三年級的黃致豪、溫子謙、楊皓婷,以及二年級的王強森。

黃致豪同學在花師教育學院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張德勝教授引領下,以「跨越醫療文化的斷層:花蓮縣越南籍女性新住民跨文化醫療適應歷程與醫病關係研究」為題,希冀透過研究協助新住民跨越醫療障礙,建構具多元文化包容性的醫療服務環境,落實在地關懷。經由特殊選才管道入學的溫子謙同學本身已有4項專利,新提出「落葉循環利用—開發環保雞蛋盒以取代塑膠包材」計畫,將在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楊悠娟教授的指導下,延續己身對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議題的關心。而醉心藝術的楊皓婷同學在藝術學院徐秀菊教授的帶領下,「以藝術陪伴探討國小一至三年級兒童繪畫表現與情緒之關係」為題,結合個人興趣跨域科學研究,首度挑戰學術論文寫作即獲得國科會大專生寫作計畫的肯定。二年級王強森同學,則將在東華多元文化教育碩博班廉兮教授的引導下,以「你為什麼不適應學校—高中自學畢業生的學習與生涯韌性初探」為題,自個人經驗出發,探討現代跨域教學於學生的生命現場實況。


對於能夠獲得國科會大專生計畫,黃致豪同學感受深刻的表示,他最想感謝的是他的母親,她是一位越南籍的新住民,雖然和母親之間許多時候因著文化差異有許多衝突,但因著她有跨國遷移的背景,開啟了致豪同學的研究旅程,更開闊他人生的視野。而他也感謝指導教授張德勝老師,是一位富有多元文化教育背景的老師,在指導的過程中幫助他看見自己另外一半的文化,更時常鼓勵他進行花蓮縣新住民多元的研究。此外,也感謝越南故事書屋、花蓮市新住民學苑、中華民國合家歡協會的協助,有這些單位先前的協助,也讓黃致豪同學在進行縱谷青年花蓮學研究計畫的訪談工作中,也為國科會計畫奠定重要的基礎。

即將邁入四載的東華縱谷跨域書院作為落實跨域教學的基地,透過不分系的彈性提供學生最大的能動量探索個人特質,亦將持續連結東華七大學院的專業領域,共同深入發掘且發展學生長才,協助學生完成自我實踐,並培育具備能解決現今與未來社會課題的跨領域人才。
推薦閱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