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12年4月14日深夜至15日凌晨在北大西洋發生了鐵達尼號船難事件,這艘號稱「永不沉沒的船」因為誤撞冰山,並導致船上1500多名乘客喪命。然而,在船難發生的14年前,就有一這小鎮作家神預言了這一切。
美國小說家摩根羅伯森(Morgan Robertson)在1898年,出版一本有關沉船的小說《徒勞無功》(Futility, or the Wreck of the Titan),這本書在出版當時,並沒有獲得太多關注,但等到1912年鐵達尼號船難發生後,大家才驚覺小說與現實竟出現太多巧合。
《徒勞無功》一書裡講述著一個名叫約翰·羅蘭(John Rowland)的故事,他曾經是一名海軍軍官,但因為不光彩的紀錄被海軍解僱,成了酒鬼,淪落到社會的底層。他在遠洋郵輪「泰坦號」上找到了一份下級水手的工作。
而令人想不到的發展:「那是四月裡一個晴朗寒冷的夜晚,這艘史上最大的船長約244米,排水量4.5萬噸,被稱為「永不沉沒」之船。那天晚上,大約2500名乘客正在睡夢之中。突然,這艘正以25海里速度航行的大船撞上了一座冰山。當時,它距離紐芬蘭有400海里。在撞上冰山後,船沉得很快,由於救生艇數量不足,船上的大部分乘客都沉入了大西洋海底。」
在船難中,在羅蘭救了年幼的女孩麥菈(Myra),他們一起跳上冰山,搭上一艘被沖上冰山的救生艇,最後被路過的船隻救起。麥菈回到母親身邊,但該名母親卻以綁架罪起訴羅蘭。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法官放過羅蘭,並責備該名母親「對女兒的救命恩人忘恩負義」。之後,羅蘭就彷彿從世上消失了。
簡短的末章中,羅蘭在事後的數年中從無家可歸,到成為一名沒沒無聞的漁夫,最後開始從事辦公室工作。通過公務員考試後,羅蘭得到了一份報酬優渥的政府機關工作。他坐在辦公室的座位上,喃喃自語道「現在啊,約翰·羅蘭,你的未來是你自己的了。要不是你錯估女人和威士忌的重要性,你過去就不必受苦了」
這本小說中的內容,無論是船名、來自英國、最巨大的船隻等設定,都是初次出航就撞上冰山,以及發生船難的時間地點,甚至沉船原因,都跟現實中高度相似,鐵達尼號也是在4月晚上於北大西洋撞上冰山。當然,並非所有情節都與現實一致,最關鍵的差異是小說中的泰坦號撞上冰山後,由於是正面撞擊,5分鐘內就快速沉沒;而在現實中,鐵達尼號僅是側面擦過冰山,因此過了2小時40分鐘才滅頂。另外,在小說中泰坦號並非首度啟航,而鐵達尼號在處女航行中就發生船難,堪稱比小說故事還戲劇性。
許多人認為羅伯森擁有「預知能力」,透過小說寫下對未來的預言。但羅伯森本人完全否認自己能夠預見未來,強調小說與現實的高度相似純屬巧合。事實上,羅伯森的爸爸是一名船長,他從小搭著爸爸的船到過許多地方,培養了對海洋的熱愛;羅伯森長大後也曾在商隊工作,於世界各地海上旅行,所以當他提筆創作時,熟悉地寫下許多關於海洋與船隻上人們的故事。
在鐵達尼號船難後,羅伯森收到數以百計的孤兒寡母哭訴信,他們在信中指責他小說中的惡毒詛咒,使他們的親人遭此災難。在1915年3月24日,羅伯森自殺於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的旅館客房中,時年53歲。他自殺的原因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槍殺、有人說是服用了過多的藥物,但具體事實已無從考證。他在創造了如此巧合的故事後,最後悲劇式的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