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在彰化芳苑這個小漁村,擁有全台少見、面積最大的潮間帶濕地,也有「海上糧倉」美譽;十幾年前,這裡差點比照雲林麥寮填海造陸、打造六輕石化園區的模式,迎來國光石化設廠。正是這片珍貴的濕地之美,感動了無數人,挺身拒絕國光石化,讓濕地繼續美好、動人!
走了國光石化,芳苑這片濕地並未如預期被捧為國家級珍貴濕地,在地團體屢次申請劃設國家級珍貴濕地未果。現在芳苑人要透過「藝文活動讓大家關注芳苑,就有機會守護這裡。」人劇團團長蔡旻霓從2023年起,就走進芳苑這個小漁村,結合在地鄉親,用表演在這片潮間帶種下一顆願望的種子。「芳苑,我們的故鄉」舞台劇罕見地在潮間帶的泥灘地上登場,在海風吹拂中,述說對家鄉這片土地的情愁與期待。
劇場搬進漁村之後起了發酵作用,劇團和鄉親一起摸索如何讓村子動起來;第二年舉辦「破豆藝術季」,透過撥花生比賽、放映露天電影,以及大夥踩進潮間帶欣賞舞台劇演出,讓夏天的芳苑搖身一變,彷彿上演一場漁村嘉年華。

「今年,我們有了自己的名字:潮芳苑〡看見灘地藝術季。」蔡旻霓說,今年夏天,在芳苑鄉公所的熱情支持下,大家隨著海風與熱浪再度凝聚,這場潮間帶的藝術風潮要進一步展現在地的文化能量。
由聲舞團編舞家吳思瑋帶領芳苑媽媽組成的「永興樂舞班」,在鄉間小路上「邊走邊跳」;由玉米雞劇團與在地居民以遊戲互動、戲劇共創藝術行動,另有好聲藝工作室與芳苑國小孩子們攜手登場的「潮間帶上的孩子們」,利用在地自然資源與廢棄蚵殼、廢漁網等素材,進行大型裝置藝術創作。一起穿梭巷弄、吹著海風,體驗最有生命力的聚落劇場。

「我們想用藝術重新詮釋地方風景,讓芳苑的農漁文化重新被看見、被感動。」蔡旻霓說,芳苑最有特色的不只是蚵仔的鮮美,還有那歷久彌新的「海牛採蚵」文化,由黃牛拉車帶著蚵農走入海中,成為台灣僅存的海洋生活記憶。
另外,芳苑的農作也很有看頭,鄉長林保玲說,芳苑生產的人參山藥品質公認比日本還好,這裡還有全台產量最多的水耕蔬菜,全台十顆雞蛋有五到六顆來自芳苑。另有地瓜、紅蘿蔔、蘆筍、花生、芝麻、水耕蔬菜等高價值農作物,鄉內出過養豬、養鴨、養蛋雞等神農獎得主。
蔡旻霓說,大家的夢想是讓這片潮間帶,透過地方自主整合推動的藝術,轉譯芳苑的農漁村文化,推動地方創生與海洋永續,成為連結國際的海洋藝術扎根基地。8月9日,歡迎大家來芳苑潮間帶,一起留下屬於你的腳印與回憶。
活動連結:潮芳苑|看見灘地藝術季免費參加,名額有限報名拿贈品+抽獎機會! 立即手刀報名 https://reurl.cc/9noWQY
推薦閱讀: